海參源流記傳說
海參是一種名貴的食品,又名沙噀、海鼠、海男。在生物學上屬于棘皮動物海參綱。中國所產海參約有20余種可供食用,主要有刺參、方刺參、梅花參、烏參、黃 玉參等。古人區別海參種類僅以刺參和光參作為分別,如《本草從新》這樣解釋:“有刺者名刺參,無刺者名光參?!睙o論是古人還是今人,視海參為高檔烹飪原料 者,只認刺參。故本文所論述者,也以刺參為主。
海參產地、出現和食用價值
從廣義上講,我國南北海域都出產海參,但南北所處,品類不同。越往南,海參種類越多;越往北,海參品質越好。就刺參而言,主要產于黃渤海海域。另外,我國吉林省東部圖門江口以北海域到俄羅斯海參巍一帶,也是過去的一處重要產區。
黃海與渤海出產的刺參,一直是烹飪界選的主要原料。此外,山東半島北部沿海與東部沿海,也出產優質刺參?!赌昶娇h志》卷一曾記載:養馬島后海產參最佳”。 清初吳偉業在《梅村集》卷十曾云:“海參,產登萊海中?!辈榇藢iT寫下一首著名的《海參》詩,詩云:“預使#湯洗,遲才入鼎鐺。禁猶寬北海,饌可佐南 烹。莫辨蟲魚族,休疑草木名。但將滋味補,勿藥養余生?!痹谶^去,登萊海參博得過飲食界的高度評價。
上面所說的刺參,指刺參科中的刺參。從浙江向南,所出海參大多屬于瓜科參科。以品種區別,則浙江有瓜參,福建有光參,廣東有廣參,其品質不能與北方的刺參 相提并論?!肚灏揞愨n?動物類》這樣記載:“海參為棘皮動物,舊名沙噀,而稱干者為海參,今通稱海參——棲息近海,曝而干之,可為食品。以廣奉天者為最, 色黑多刺,名遼參,俗稱紅旗參,產廣東者次之,色黃,名廣參。產寧波者為下色白,名瓜皮參,皆無刺。別有一種,色白無刺,謂之光參,出福建?!笨磥?,有清 一代,識者高人已將我國海參按產地劃為數等,均尊北產海參為上品。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周亮工足?!睉负⑸砩系拇?。如果這種考證正確,那么我國食用海參 的歷史則可上溯到漢晉時代但至晚在元朝時期,食書中就明列出海參條目如賈銘《飲食須知錄》卷六這樣記載:“海參味甘咸,性寒滑,患泄瀉痢下者勿食?!彪m然 賈銘是從食忌的角度來解釋海參,業可證實元朝人已把海參當成食品。
海參多生活于淺海中巖石底及細沙泥底,并且要求海藻繁茂、波流靜憩、無淡水注入的生存環境,5-7月產卵后即潛入巖間夏眠。如果水溫低,海參生長會放慢,但品質增強,這便是沿海岸越向北,海參越名貴的原因。
海參是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動物,在我國飲食界發現較晚。清代棲霞學者郝懿行曾對海參進行過歷史考察。他以為李善《文選》中《江斌》注釋條所引《臨海水土異物 志》最早記載了海參,當時叫作“土肉”,原文是:“土肉正黑,如小兒臂狀,長五寸,有腹無口目,有三十足,炙食?!焙率峡甲C說:“三十菜品檔次上魚翅最出 彩,但營養成分上則海參占鰲頭,尤其是古人把海參用作至高無上的滋補食品,體現出它獨有的價值。如清人曹庭棟《老老恒言》卷五指明海參”滋賢補陰”,并引 《行廚記要》說海參“治痿、溫下元”;王士雄《隨息居飲食譜?鱗介類》說海參“滋腎補血、健陽潤燥、調經養胎”,適用于產虛病后及衰老之人補益。在山東沿 海,食者共指海參為補腎佳品。